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

台北之旅

台北之行,就在此整理吧。
總喜歡坐在飛機上往下拍照,其實每次都坐到差不多的位置,總是機翼之後。憑著一點認識,每次均注意飛機的起降程序,尤其flag的應用,如何讓氣流改變使飛機鵬升,如何讓航速減慢又使機身平衡著陸。







當雲彩遮擋陽光,海裡便會出現飄浮小島。形狀的旋動聚散,時刻變異。也許我就愛這樣的天空與海,以前人不能企及的視角看看世界。另一種興奮來自認出不同的地方。例如這次先看到台北淡水的情人橋,然後整個漁人碼頭的景觀清晰陳列;回想當年到過淡水幾趟,守候半晝為了落日,也為劃破餘暉、拖著長尾巴的遠航機體。

住宿地點在牯嶺街,從前花了四個小時看完整部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,朋友說那最後的一幕「殺人」事件很令人疑惑,摸不著頭顱。我也不管楊導的確實用意,如果少年張震的抑鬱狀況是白色恐怖時期台灣人的隱喻,那麼,這樣沒由來的荒謬感也許可被理解。住進了台北教師會館,帶點古色古香的,幸運分配到單人房,來去自如。(其實一到達台北市已經努力裝出「我是本地人」的模樣,想不到一走出酒店就給問路,並成功點出位置所在!)


晚上在西門町吃飯,早睡。第二天到了台大校園,在校門外豎立了倒數電子面板,還以為跟奧運有關,幸好只是台大八十周年的紀念活動,否則便破壞了最沒京奧氣氛之城的美譽!......開始會議,從略。
會議第三天晚上,一起到了貓空坐纜車,乘木柵線到達,令人疑惑的是,為什麼同一間公司管理,香港的360卻如此差強人意? 晚飯在山上吃,上了一籠七彩饅頭,楊姐佳嫻女士說,那是人血饅頭....動魄驚心。

遠處可見台北101 木柵動物園站的長頸鹿

貓空纜車

注意紅色的人血饅頭!



台文所的外觀,很有味道的建築,可惜快要拆建了。


最後一天到達機場,因為班機延誤了所以空出不少時間參觀一下。我發現這個機場除了免稅店外,也增加了不少展覽場,例如是摺紙藝術、花卉展等,又打造了一個叢林景觀,添置了看上去非常舒服的按摩躺椅。本來很想一試,反正不用錢,只不過怕真的睡得太香,連回家的航機都錯過了,於是「戒慎戒懼」地從頭到尾跑了一次。不過,這次旅程還是蠻輕鬆的,相比過去的赴台經驗,這次所得著的似乎是內外之別,慶幸認識不少朋友,大家都在台灣文學這一塊上努力,而且也深深體會到台灣人的週到招呼,相比香港人的機械式操作,台灣人的「造作」熱情其實蠻到家的!
回程時因為待太久才上機,午飯未進已到四時多了。機上邊狼吞了沒啥特別的飛機餐,同時為香港拍照,連續多天下大雨,這天的晴朗越覺難得~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