閒來無事,認認字。
在《國語辭典》裡可以找到一些很有趣的用語。第一個詞叫人笑出聲來--「肥強」,不是你的那個胖胖的朋友,而是:
「肥壯強盛。晉書˙卷五十六˙江統傳:『數歲之後,族類蕃息,既恃其肥強,且苦漢人侵之。』
原來「肥強」背後,有段民族危機的典故。江統,晉時人,曾與邊境異族戰爭,深恐其患,於是作《徙戎論》,極端地視胡人為禍端,遂建議遷身處漢境的胡人重返胡界,務使漢胡不相犯;換上現在的話,就是排胡政策,也就是一種文化排拒政策。而「肥強」原指外族人馬壯實之意。下次別老把叫做阿強的人都配以「肥」字修飾,也想想極端民族情緒的由來、心態吧,五胡十六國,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重要的時期啊~
第二個我覺得很有聲效,很立體的,叫做「瘦括括」:
吳語。清瘦的樣子。官場現形記˙第二十九回:「這王小四子,原籍揚州人氏,瘦括括的一張臉、兩條彎溜溜的細眉毛、一個直鼻梁、一張小嘴。」
雖然說起來很勉強,但「瘦括括」的「括」,我立刻想到「你瘦左一個『kwak』」的「kwak」,很生動吧~ 好像可以寫成「框」,給我的直接聯想是,瘦到得返個框/瘦到成個框咁,哈~
第三個是「步步高」,當然不是那個專放大陸正版/香港翻版光碟的著名品牌,而是有三個原來的意思:
1. 梯子。
2. 兩三層的擱東西的板架。
3. 箜篌曲譜名。
除了梯子和板架的意義,想不到「步步高」還是個曲譜名稱,爭不教人奈若何?(原是較活潑的武板,節奏應該是明快爽朗的類型吧~)
第四個,與「高」相反就是個「矮」字。「矮」字可憐,其世系亦較小,所含詞彙少了一大截,我想,這暗地裡也與文化心態有關的。形容「矮」的有幾種,例如「矮趴趴」(音paa)、「矮矬矬」(音鋤)和「矮墩墩」。不過有趣的是,國語辭典對前兩者的用例都極欠創意,鋪列如下:
1. 矮趴趴--「在這矮叭叭的房子裡,光線很暗。」
2. 矮矬矬--「走進這矮矬矬的房舍裡,光線顯得很暗。」
悶了點吧,換了點湯藥當補品。至於矮墩墩,廣東人都不會讀做「噸」,而是「得」(不是k而是t收音),當然,回到本文最初的「肥」字,也可以此音修飾,聽說可以寫做「肥腯腯」(嘟嘟或得得都可以,只是前者較可愛,後者較不屑),這個跟「一屁股『朏』(都係讀做得,t收音)埋黎」個音一樣,自己拼拼吧,我覺得又有趣又煩死了。
上述,沒有考證,純屬「惡搞」,香港人稱為「老吹」,應該跟「肥強」是朋友關係吧,也未可知。一笑~
有個好煩o既野,叫做肥奇,係都要人鳴謝,好,謝囉,以上所有惡搞都係佢提供意見,就此謝過,有事搵佢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